门诊里常见一岁多的小娃娃被抱进来,家长紧张地指着胖乎乎的小手指:“大夫,昨天洗小手才看见,怎么有一块比别的地方白?”这一句话后面往往跟着一连串猜测:缺钙?缺锌?是不是湿疹快好了留下的疤?或者外婆担心地补一句:“该不会是网上说的白癜风吧?”其实,婴幼儿皮肤上出现淡白色斑块,原因可多着呢,咱们当医生的第一要务不是马上给结论,而是先把“看起来像”和“真的是”区分开。
手指这个部位本来皮肤就薄,皮下血管分布又密集,一点点色素变化都能被第一时间发现。最常见的有四种“假白斑”:一是轻度湿疹后色素减退,摸上去略微粗糙;二是虫咬后短暂缺血,边界不规则,三五天就自己淡了;三是汗斑,也就是真菌惹的祸,细看有细碎皮屑,灯下颜色会透淡黄色;最后一种是贫血痣,生下来就有,按压白斑边缘不会发红。只要把镜灯打开,本院医生通常一分钟就能区分。
真正需要考虑白癜风时,家长记住“稳、看、问”三个字就行。稳——婴幼儿情绪容易被放大,父母先别慌,观察两周看看斑块有没有偷偷变大;看——把宝宝的小手放在窗边自然光下,白斑边界是否呈地图样扩展、毛孔周围是否残留点状正常肤色;问——回想最近有没有摔跤后局部破皮、暴发过病毒感染、或添加新的辅食。把这些信息带到诊室,医生结合伍德灯下蓝白荧光反应,能八九不离十地给出判断。
很多家长想不通,孩子吃得好、睡得香,这么小怎么就和“免疫紊乱”挂上钩了。其实,免疫系统就像青春期的孩子,稍受刺激就可能“闹脾气”。遗传易感性是底层土壤,外界的一次频繁感冒、一次摔倒后的同形反应、或过量摄入维C冲剂,都可能让自身免疫细胞把色素细胞当成“坏分子”攻击。再加上婴幼儿皮肤屏障稚嫩,手指经常被啃咬、泡水、摩擦,局部微小创伤成了推手,白斑就有了立足之地。
药交给大夫,护理咱家长能做点啥?第一,给娃买纯棉无骨手套,睡觉时戴上防止无意识挠抓;第二,洗手用温水,水温别超过37℃,洗完马上蘸干而不是擦干;第三,外出给手指抹物理防晒(氧化锌软膏),薄薄一层就能减少光毒反应;第四,记录饮食——辅食阶段不要连着吃猕猴桃、橙子等高维C水果,间隔两天更安全;第五,定期拍照片,同一角度同一光线,手机相册自带时间戳,复查时医生一看就知道有没有新变化。
1. 婴幼儿治疗以安全温和为原则,外用药浓度只有成人的四分之一,早晚一次,指尖单位法用量最精准;2. 光疗一般放在一岁半以后,剂量起始极低,每次增加不超过10%,照射时医生给娃戴上特制小护目镜,家长只需在门外听音乐等候;3. 任何阶段的口服调节药物都需严格按体重折算,家长切勿网上下单“同款”,剂量错误反而刺激白斑扩散。哪些阶段用哪种办法、需要多长时间,点一下页面底部的在线客服,小儿皮肤科医生24小时答疑。
焦虑会比白斑长得还快,这是本院医生最想告诉父母的一句话。试着把关注点从“颜色”挪到“成长”:今天宝宝能独立拍手了、明天会自己抓勺子了,这些才是真正的里程碑。偶尔情绪崩溃时,把想说的写在日记里,再朗读给自己听,一半以上的紧张会随着朗读飘走。周末带娃去户外草地坐坐,阳光并不都是敌人,上午十点前的斜射光线还能帮身体合成维D,强壮免疫力,小幅度的色素也会慢慢爬回来。
宝宝的小手指只有一点点大,任何一个白色变化都能牵动全家。只要家长能及早识别、及时就诊、科学护理,大多数婴幼儿早期白癜风就能在半年到一年之间进入稳定阶段,甚至肉眼几乎看不到色差。记得,下次洗手时如果发现颜色变浅,先看两天,再用手机拍照,然后带上疑问直接联系线上会诊窗口,石家庄远大中医皮肤病医院的小儿皮肤科团队随时给宝宝保驾护航。
有码不扫,何以扫白斑
轻轻一扫把远大装入口袋,做自己的专属白斑顾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