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诊里,当家长听到要给几个月大的宝宝做表皮移植时,第一句话往往是担心孩子疼不疼,第二句就是问色素到底几天能“粘”住。作为皮肤科的医生,我每天都被这两句话包围,也能理解新手爸妈的焦虑。
婴幼儿的角质更新周期短,基底层的黑素细胞分裂旺盛,再加上皮下血流丰富,给移过去的皮片提供了充足的“土壤”。一般在术后72~96小时之内,创口渗出减少,皮片边缘就开始出现一点点“砖红色晕圈”,这是毛细血管长进去了,也意味着细胞开始呼吸。再过2~3天,用皮肤镜放大十倍,能看到淡褐色针尖状小点,那就是最早的色素成活信号。
到了第14天,这些点点会慢慢串门,连成一片薄纱样的褐色云。很多家长看到这点变化就激动得不行,但我通常会提醒他们:别急,这只是“发芽”,真正的“长大”还在后面。再往后数3~4周,褐色云加厚,边缘与正常皮肤逐渐过渡,肉眼就基本看不出分割线。
护理工作说白了就三件事:干净、防晒、别蹭。术后前48小时,敷料保持干燥,洗澡时只擦周围,用无菌喷雾轻轻冲一冲就行;第三天换药时,如果发现纱布有一点粘连,先用生理盐水湿敷再揭,千万别硬撕。到了第7天开始可以正常淋浴,洗完迅速按干,把孩子抱到柔光下检查有没有积水,如果有,用棉签滚一滚。出门一定给娃戴宽檐帽,低龄宝宝皮肤薄,紫外线一来很容易把刚长出来的黑素细胞吓回去。
在门诊随访中,确实有一小部分案例第21天仍然“白茫茫”。原因多数是可逆的:创面张力大、局部湿疹或者照管过程中出现轻微感染。我们会先检查皮片下有没有血清肿,若有就穿刺引流;没有的话,用308准分子光轻轻照一次,给黑素细胞加把火。通常再追加1~2次光照,颜色就会像潮水一样快速铺开。
另外,婴幼儿皮肤弹性好,万一后期出现轻微的“鹅卵石”样起伏,也不用担心,3~6个月可自行平整。家长只需要按约定时间来院复查,让医生用放大镜检查黑素细胞密度即可。
说句心里话,干这行十几年,我最怕的不是技术难题,而是家长因为焦虑而中断护理。只要你们肯认真听医嘱、按时回访,孩子的皮肤一般都有机会回到“原本的色号”。以后宝宝长大,上幼儿园、游泳池统统没问题,留下的仅是一段对话:“妈妈,我小时候这里怎么有个白印?”“哦,早治好了,现在都看不出啦!”
有码不扫,何以扫白斑
轻轻一扫把远大装入口袋,做自己的专属白斑顾问!